
说实话,作为一个标准的“i人”兼轻度“懒人”,接到户外运动大会的采访任务时,记者本人的内心是有点打鼓的。毕竟,印象里的户外运动总是和“极限”“挑战”“大神”这些词挂钩,对我这种能坐着不站着的人来说,多少有点距离感。
但三天下来,我发现自己错了。2025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,彻底治好了我的“出门恐惧症”。它让我发现,原来爱上运动,可以是一件没有门槛、很酷的事。而在大理,爱上户外,就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。

开幕式后,我在“千帆市集”里找到了运动的另一种答案
10月25日,洱海水域上百帆竞发,专业选手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耀眼。看着他们乘风破浪,我心里只有佩服。但真正让我融入这场盛会的,却是岸边的中国万水千帆赛·千帆市集。

这里没有紧张的比赛气氛,只有云南特色手作的温度和本地美食的香气。我像个普通游客一样打卡、闲逛,最后在一个扎染摊前停下了脚步。在老师的指导下,我亲手染出了一张小小的、帆船形状的扎染布。

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运动的魅力不只是赛场上的拼搏,它也可以是这样——静静地坐下来,用传统手艺,把眼前运动的符号,变成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。赛场上的“动”与市集里的“静”,在这里完美融合,这就是大理独有的文化包容。

不拼速度拼体验,洱海生态廊道成了我的“快乐老家”
如果说赛事是大会的高光点,那么持续四天的户外运动生活体验长廊就是让普通市民能沉浸式“玩”起来的核心现场。在这里,我看到了户外运动的“另一面”:
科技户外,真香!在室内玩陆地自行车,屏幕里是洱海美景,脚下是真实阻力,不用风吹日晒也能体验“破风”的快感,对我们这种怕晒又爱玩的“懒人”太友好了!

机器人成了“社恐”救星!和机器人握手、看它跳舞,甚至进行趣味问答,科技让运动变得好玩又新潮,连我这样的“i人”都能毫无压力地互动起来。

亲子时光,不只是看着。旁边的木工体验区,孩子们在专注地打磨木勺;野外生存课上,小朋友们在学习搭帐篷。运动不是枯燥的训练,而是在动手和探索中,自然生长的能力与勇气。

这里没有严格的竞赛规则,只有尽情体验的快乐。每个人,无论年龄、无论性格,都能找到自己的“舒适区”和“兴奋点”。

作为观众,我被“苍洱竞步”和环湖骑行的氛围感染了
当然,我也去现场感受了大赛超燃的氛围。

在“苍洱竞步·山水同途”山地户外挑战赛和环洱海自行车赛的现场,那种热血氛围是能传染的。看着选手们从身边跑过、骑过,他们脸上有汗水,更有坚定和享受。有竞技高手的速度与激情,也有亲子家庭、大众组选手的坚持与欢笑。

我站在路边,和无数市民游客一起为他们呐喊加油。我们可能无法像他们一样完成全程,但那一刻,我们共享着同一份运动的激情。这种“在场”的参与感,让我们不再是旁观者,而是这场户外嘉年华的一部分。

【后记】
大会结束了,但大理的户外生活才刚刚开始
回望这几天,我一直在想大会主题“去户外,动出彩”的含义——对于专业选手,“出彩”是站上领奖台;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,“出彩”可能就是完成了一次愉快的徒步,亲手做了一件扎染,和孩子一起学会了搭帐篷,或者只是迎着洱海的风,心无旁骛地骑了一段车。
大理没变,苍山依旧,洱海依旧。但大理也在变,它从一个传统的观光胜地,生长出了骑行、徒步、帆船、科技互动等多元的、充满生命力的户外生态。它告诉我们,户外不是“特种兵”的专利,它可以是一种轻松、时尚的生活态度。
这次大会就像一粒种子,在我们这些普通人心里种下了一颗“或许我也可以”的念头。
大会结束了,但户外的“后劲”还在持续。你会发现,洱海生态廊道上骑行、跑步的人更多了,大家谈论户外运动的热情更高了。
你看,爱上运动,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;而爱上大理,犹如呼吸一样简单。因为在这里,户外就是生活本身。


网友回应